案例摘要: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各级人大把发挥人大优势推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创新发展,作为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通过机制上融、线上线下联、议事上引、办理上督、效果上评,推进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人民民主真实生动地体现在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矛盾纠纷化解和发展合力凝聚上,更好地展现代表形象、体现人大作为。
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在村、社区组建1个工作机构“民事直说委员会”,通过“线下”“线上”2种说事方式,瞄准“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3类突出问题,采取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4种解决办法,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是通过积极实践总结形成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陇南各级人大从“融”“联”“引”“督”“评”5个方面入手,发挥人大制度优势、结合人大工作特点,推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创新发展,树起了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陇南品牌”。 (一)在机制上融。为了让人大代表融入民事直说全过程,每个行政村(社区)安排1至2名人大代表加入“民事直说委员会”,并编入基层网格员队伍,下沉到村组、社区综合治理最前端,开展“说事”“议事”“办事”“督事”“评事”各环节工作。目前,全市共有6548名各级人大代表成为“民事直说委员会”成员,占代表总数的53.5%。全市各级人大组织积极为代表家站赋能,实现521个代表家站与群众“说事室”共享、代表接访选民与群众说事统一,形成了群众急难愁盼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代表接访选民1.8万多人次,形成了1.2万余条的问题清单,其中2100余条转化成了代表建议。
(二)线上线下联。结合大多数群众不在村里在“群里”的实际,建立起民事直说微信群,进一步畅通代表与群众的线上联系。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旧墩村的在外务工人员在民事直说微信群里说:“快给娃娃交学费了,花椒却卖不出去,真愁死人了。”今年花椒行情不理想一事在群里引起了热议。乡人大代表王瑞江及时将这件事提到村“民事直说委员会”讨论,建议由乡上牵头促销花椒。乡党委、乡政府及时举办全乡首届花椒促销活动,旧墩村滞销的40多吨花椒一天内销完,椒农们十分高兴。今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在线上收到群众反映事项2.1万余件,占收到事项总数的68%。与此同时,人大代表通过敲门问、路边看、周边查的方式主动“访事”,留守老人的身体好不好、自来水是否正常、邻里有没有纠纷、还希望村上再干些啥等等,都是代表关心关注的问题。宕昌县官亭镇人大代表唐玉兰在走访时了解到,滑石关村的留守老人希望把废弃的碾麦场改造成休闲广场。经议事会讨论通过后,镇村两级筹措资金,一个配套完备的休闲广场很快建成,大爷大妈们高兴地说:“给人大代表反映问题还真管用。”西和县人大代表黄玉霞发现北川社区的特困供养户卢海鹏生活孤独,就坚持逢年过节给老人做顿“暖心饭”。卢大爷说,黄代表就是他最亲的人。(三)在议事上引。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在群众中威望高、议事能力强的优势,在矛盾纠纷化解和民生实事办理上主动担当作为。对通过教育引导和支持帮助能够解决的纠纷、问题,争取现场直接解决;对村级能够办理的事务,由群众议、群众定,村委会(社区)组织群众办;对涉及面广、需要上级部门办理的事项,转化为代表建议按程序交办。西和县卢河镇陈山村有一对妯娌因宅基地纠纷大打出手,虽然派出所出警平息了事态,但是矛盾点没有消除,在议事会上双方再次激烈争吵。省人大代表马黎喆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讲法律、说亲情,双方终于互认不是,实现和解。今年秋季,宕昌县哈达铺镇玉岗村151亩中药材示范田喜获丰收,亩均收入过万元。可就是这片高产田,却撂荒了6年之久。原来,早在修建渭武高速时,这片土地打包租给施工方使用。由于租用时将坡地整理成了平地,土地面积减少,归还后无法划分,无奈撂荒,成了群众的“心病”。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人大代表闵东平、许银平主动担当,逐户查承包底册、实地丈量面积、耐心做思想工作,终于在今年春耕前成功将土地划分到户。徽县江洛镇李寺村群众在说事会上提出发展乡村旅游,镇人大代表将群众的想法写成代表建议提交镇人大,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群众建设农家乐,发展“稻鱼稻虾”基地,举办文旅活动,乡村旅游迅速升温,今年江洛镇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00万元。(四)在办理上督。代表对群众所说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是“1234”工作法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冬季有效降雨少,文县中庙镇坪里村春茶面临减产。担任村“民事直说委员会”成员的县人大代表王清君、镇人大代表张华将解决灌溉问题作为重点监督事项,督促村委会半个月建成供水设施,600余亩茶园及时得到灌溉,保障了“明前茶”不减产、群众不减收。在武都区钟楼小学,一栋能容纳12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在今年秋季开学之日正式投用,钟楼社区居民无不交口称赞。近年来,社区人口急剧增长,学校教室不能满足需要,近百名适龄儿童面临辍学。经区人大代表联名推动,增建教学楼项目列入2023年区政府10大民生实事之一,社区3名镇人大代表持续跟踪监督项目建设,学校租教室上课的问题得到解决。部分乡镇人大还通过听取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检查等方式,对群众所说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有关方面加快办理进度、突出办理实效。(五)在效果上评。事情办得好不好,由代表“阅卷”,群众“打分”。“今年我们村上便民桥修好了,自来水管改造了,困扰我们的‘陈年难事’都解决了,我们的村‘两委’班子还是攒劲。”这是成县店村镇张寨村民事直说评议会上群众对民事直说工作的评价。徽县城关镇石佛村村民马正海在民事直说评议会上说:“以前村上开会搞形式,我提的问题一个都解决不了。现在有人大代表参与,今年接连办成了9件实事。我要给村上和人大代表竖大拇指。”今年以来,各村(社区)由人大代表牵头,对4300多件民生实事办理情况进行评议,群众满意度达到95%。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由“民事直说委员会”督促整改。陇南市各级人大代表在推进基层人大工作与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融合发展中,共收集到群众诉求3.2万余件,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8200余件,直接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600多个,开展事项办理评议活动8460余次,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生改善、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代表智慧和人大力量。(一)创新载体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必要保障。陇南市人大常委会把基层人大工作与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有机融合起来,为代表闭会期间更好履职提供了广阔舞台,代表下沉一线倾听群众诉求、为群众发声,既夯实了行权履职基础,又有效服务了中心大局。(二)找准定位是做好基层人大工作的关键所在。陇南市人大常委会明确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深度参与民事直说的方法步骤,人大选好工作角度、扮好角色,代表亮明身份、依法履职,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三)办好百姓事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在基层民主实践中,陇南市各级人大认真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以浓郁的“烟火气”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