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好新闻

甘肃日报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综述

发布日期:2024/1/10 15:34:00

作者:陇南人大

点击量:683

打印

分享到:

省人大常委会统筹三级人大自下而上联动开展“千名代表调研视察千项工程行动”,组织2565名人大代表对1675个项目进行调研视察,提出574条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了518个问题;

庆阳市紧盯群众对法治庆阳建设和美好生活的呼声期盼,以立法实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定修订物业管理、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等多部法规,以高质量立法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嘉峪关市钢城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代表家(站),聚焦民意民生热点,以“定点式”候访、“流动式”接访、“点单式”约访、“亲情式”走访、“排忧式”专访、“调研式”巡访的“六访”模式依法履行代表职责;

……

近年来,全省各级人大牢牢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将倾听民意的触角向基层延伸,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陇原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




'01

问法于民立法为民,让立法之路满载民意

2015年起,定西市临洮县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国家立法。

“我建议在第三章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二十九条,增加‘严禁大范围跨区域调运苗木、草种进行修复’,因为跨区域调运极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和病虫害扩散……”在2022年4月的一次视频连线中,临洮县太石镇人大主席、立法联络员苏良说道。

去年4月,临洮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在黄河支流洮河的上中下游分设了三个视频连线点,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进行“云对话”,让国家立法工作人员直接听到洮河沿岸居民对于黄河保护法的立法建议。最终,提出的19条意见建议中,有5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采纳。

苏良加入立法联络员队伍已经8年,走访时,听到群众提出意见或想法,他都会立刻写下来。“通过我们立法联络员,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都可以对某项法律草案发表个人意见,有效保障了立法环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群众熟悉的‘身边事’。”苏良说。

640 (16).jpeg

临洮县龙门镇立法联络点通过“板凳会议”征集立法建议。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摄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国家开门立法、广纳民意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临洮县立法联系点共完成209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议征集工作,上报2296条意见建议,采纳555条,其中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分别采纳207条、296条、52条。

文明涉及千家万户,文明行为促进立法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天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所急所盼所需,制定并颁布施行《天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社会文明立规矩、树导向、定红线。

立法如何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现实问题,回应人民所急所盼所需?法律法规如何体察社会脉动,更加科学、务实、可行?在《条例》立法调研过程中,通过与职能部门的充分沟通、与群众面对面的详细交流,天水市人大常委会了解到天水市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主要存在文明行为宣传教育深度广度不够、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一一回应了群众诉求。《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各县区持续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城市“颜值”和公民素质同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

'02

协商互动凝聚共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在陇南,人们围绕涉及自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村、社区组建1个工作机构“民事直说委员会”,通过“线下”“线上”2种说事方式,瞄准“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3类突出问题,采取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4种解决办法,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新动力。

今年秋季,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玉岗村151亩中药材示范田喜获丰收。可这片高产田,一度撂荒了6年之久。原来,早在修建渭源至武都高速时,这片土地打包租给施工方使用。由于租用时将坡地整理成了平地,土地面积减少,归还后无法划分,无奈撂荒。

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玉岗村人大代表闵东平、许银平逐户查承包底册、实地丈量面积,耐心做思想工作,终于在今年春耕前成功将土地划分到户。

陇南各级人大代表在推行基层人大工作与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融合发展中,共收集到群众诉求3.2万余件,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8200余件,直接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5600多件,开展事项办理评议活动8460余次,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生改善、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代表智慧和人大力量。

群众认可的实践方式,才是让民主落地的最好路径。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民间“说和”传统,成立了人大代表“说和”工作室,邀请基层威望高、群众基础好、善于“说和”事的历届人大代表当“说和”人,着力推动基层矛盾化解。

实施土地复垦,是今年后官寨镇保护耕地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引导农民腾退复垦长期闲置的旧宅基地,“说和”工作室先后组织20多名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向农民宣传政策、答疑解惑,30多个废旧宅基地最终顺利变为良田。

据介绍,自人大代表“说和”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63人(次),成功调处土地流转、邻里地界、赡养老人等矛盾纠纷45起,探索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03

顺应民意汇集民智,延伸代表履职触角

下水管道堵了谁来管?路灯不亮谁来修?小区物业不作为怎么办?……2022年年初,金昌市金川区北京路街道的居民收到了一个“区人大代表‘民情直通车’电子收集表”,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意见建议或诉求填在收集表里。

这是金川区人大常委会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个快速解决群众诉求的有效办法——“民情直通车”。自“民情直通车”制度建立以来,通过群众、人大代表、部门单位将身边事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直接反映到人大常委会,根据反映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职责权限等,将反映的问题或建议分为督办件、参阅件、上报件,督促快速办结。

代表来自人民,履职为了人民,活动由人民参与,成果由人民检验。全省各级人大积极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进网格活动,让“代表工作站”成为反映民意的“连心桥”。

640 (17).jpeg

永登县城关镇人大代表冯婧(右一)接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摄

“这个冬天不再冷。”说起今年辖区内一老旧居民小区上下水管道和供暖管道改造过程的一波三折,永登县城关镇人大代表、西街社区党委书记马英记忆犹新:5月,集中接待选民时,群众对此反映强烈。随即,社区代表工作站组织召开代表议事会,选定居民代表,确定施工方案。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和网格员上门入户调查,做住户的思想工作,最终确定每户居民筹资5000元,由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临时管委会,对改造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8月初开始施工,9月20日工程完工。供暖开始后,经检测,室内温度达标。”马英说。

“代表工作站”让群众“说事”有地方。目前,我省已建成代表家站室7000多个,基本做到了乡镇(街道)和中心村全覆盖。各级人大代表以家站室为依托,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为民建言发声,推动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为进一步发挥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平凉市崆峒区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行“城市社区人大代表进网格”工作机制,组织代表进小区、入网格、亮身份、办实事,助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崆峒区中街街道坚持以选区为归属、以网格为基点,科学划分人大代表履职网格,实现了人大代表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东关街道聚焦区委中心工作,组织代表进小区、进院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西郊街道办事处打造“人大代表在身边·人大代表进网格”工作品牌,组织代表全方位排查摸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时、当地……

从国家立法到基层治理,人民始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1月底,全省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人大实践创新交流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我们坚持人大是人民的人大,要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立场和力量之源,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依法履职,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一步,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为指引,以会议组织“全链条”提高议事质量效果,以民意入法“全流程”强化良法善治保障,以监督流程“全闭环”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以事项决定“全周期”凝聚各方发展合力,以代表履职“全天候”展现为民尽责风采,以自身建设“全方位”夯实履职行权基础,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和生动实践。





(来源:甘肃日报


上一条:群众诉求于基层解决 人大代表在一线闪光——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推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