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南人大三十年
第二编 陇南地区人大工委时期
发布日期:2024/1/5 8:52:00
作者:陇南人大
点击量:2131
打印
分享到:
第二编 陇南地区人大工委时期
(1991.03—2004.12)
第一章 机构沿革
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10月31日,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地区联络处改设为工作委员会的决定》,改设后的工作委员会为正地级建制,是省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对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91年3月23日,陇南地委将陇南地区人大联络处改名为“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陇南地区工作委员会”,原工作处撤销。1991年5月,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制定和颁布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并任命杨映春、龙映明、权维洲为陇南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陇南地区人大工委正式成立运行,内设正县级建制办公室,承办具体工作。 1992年9月,地委对陇南人大工委考察报告进行了批复,人大工委暂不设处,办公室可暂设三个科,随后人大工委办公室内设秘书科、行政科和信访室(后改为法制科兼挂信访室牌子)。陇南地区人大工委成立,标志着陇南地区人大工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期间,先后有主任3人,副主任9人。
人大工委主任
王在鹏 (兼)(1993.07—1995.01)
王建基 (1996.04—2000.05)
严 波 (兼)(2000.09—2004.12)
人大工委副主任
杨映春 (1991.05—1994.01,主持工作)
龙映明 (1991.05—1996.04,1994.01后主持工作)
权维洲 (1991.05—1997.03,1996.04后主持工作)
严而温 (1992.04—1996.04)
崔仰贤 (1996.04—2001.04,2000.05—09主持工作)
周安民 (1996.04—1999.12)
肖兴学 (2000.09—2003.09,主持工作)
苏效承 (2000.09—2004.12,2003.09后主持工作)
魏振刚 (2000.09—2003.09)
办公室主任
马正祥 (1991.04—2004.12)
办公室副主任
张耀宇 (1991.04—1992.06)
关 联 (1994.04—2002.04)
马文波 (1994.04—1999.08)
马 骎 (2003.02—2005.03)
焦云洲 (2002.04--2005.03)
调研员
关 联 (2002.04—2004.02)
王在鹏,男,汉族,1944年6月生,甘肃武都人,中共党员,1963年9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1961年天水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63年成县人民银行工作;1973年成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工作;1974年成县计划委员会工作;1976年成县商业局副局长;1981年成县财经办公室主任;1982年成县委副书记;1983年武都行署副专员;1985年陇南行署副专员;1993年6月陇南地委副书记,1993年7月兼陇南人大工委主任;1995年1月调任甘肃省供销社副书记、副主任。
王建基,男,汉族,1939年11月生,甘肃武都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60年9月兰州大学学习,校学生会部长、副主席;1965年8月省委组织部工作;1968年1月武都地区革委会政治部工作;1973年2月共青团武都地委副书记;1976年7月文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1981年9月武都地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1982年3月武都地区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1983年6月武都地区计划处副处长;1984年11月陇南地区科技处党组书记、处长,陇南地区科协主席;1992年11月陇南地委委员、纪委书记;1996年4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党组书记、主任;2000年5月退休。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严 波 (简历详见54页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当选领导简介)
杨映春,男,汉族,1933年11月生,甘肃康乐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工作。1951年6月会川县工作,县委宣传部干事、城郊区干事、团县委书记、县计划委员会主任;1958年引洮工程工作,历任工区副主任、主任,工区党委副书记、书记;1961年省委组织部工作,临夏、甘南工作组组长;1962年武都地委工作;1963年康县贾安公社党委书记;1965年康县委副书记;1970年文县工作,历任文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1981年武都地区农牧处副处长,处长、党组书记(主持工作);1991年5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党组书记,主持工作;1994年退休。退休后曾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龙映明,男,汉族,1936年3月生,甘肃成县人,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月参加工作。1952年参加土改结束后分配至共青团成县委员会工作;1954年成县委组织部、农村工作部干事;1959年徽成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60年徽成县嘉陵公社党委书记;1962年成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966年成县委秘书;1969年地委秘书处工作,历任秘书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1979年文县革委会主任;1980年文县政府县长;1983年文县委书记;1986年陇南地区行署民政处处长;1991年5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1994年1月后主持工作,期间:兼任西成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1996年退休。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权维洲,男,汉族,1936年生,甘肃岷县人,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参加工作。1954年礼县供销联社、县委审干办公室、肃反办公室工作;1961年岷县委组织部工作;1963年武都地委组织部、政治部工作;1972年康县委政治部工作、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革委副主任、副县长;1980年康县委常委、副书记;1985年陇南地区人大联络处副主任、处长;1991年5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1996年4月后主持工作);1997年退休。退休后任陇南老年大学顾问。省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
严而温,男,汉族,1936年3月生,甘肃西和人,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1956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学习;1960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任教,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党支部委员、书记,政教处团总支书记;1976年7月西和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7月西和县党校副校长;1983年8月西和县委副书记、政府代理县长、县长。1985年10月西和县委书记(期间: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兼西和县政协主席);1988年12月陇南地委委员、地委组织部部长;1992年4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1996年4月退休。
崔仰贤,男,汉族,1940年10月生,甘肃天水人,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7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成县师范毕业。1958年7月武都县磨坝小学教师,代教导主任;1959年9月武都县人委文教科、县委宣传部、组织部、秘书室干事;1965年11月武都县光明公社党委副书记;1966年1月武都地委组织部、武都地区革委会政治部、档案组、信访组干事、副组长、组长;1976年5月武都地区体委主任;1983年8月陇南行署计生处副处长、地直机关党委书记;1989年5月陇南行署交通处副处长、处长、党组书记;1996年4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2000年5月至9月主持工作);2001年4月退休。
周安民,男,汉族,1938年6月生,甘肃西和人,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5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河北经济管理进修学院毕业,经济师。1956年5月宕昌县人民检察院、岷县政法公安部、岷县公安局、宕昌县公安局秘书;1971年2月宕昌县革委会办公室、宕昌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81年10月宕昌县委常委;1982年6月宕昌县委副书记;1983年10月武都地区商业处副处长、处长(期间:兼任地区企业整顿办公室、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1991年10月陇南地区计划处处长(期间:1991年至1993年在河北经济管理进修学院学习);1996年4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期间:兼任甘肃省信息协会常务理事,西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陇南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名誉会长);1999年12月退休。
肖兴学,男,汉族,1943年5月生,重庆大足人,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兰州大学教学力学系毕业。1963年兰州大学教学力学系学习:1968年徽县泥阳公社成庄大队知青;1970年徽县革委会战备办公室干事;1972年徽县一中教师、教导主任;1980年徽县五中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1983年徽县一中教导主任;1984年徽县文教局副局长;1985年8月徽县委副书记;1990年1月徽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1993年1月徽县委书记;1997年3月成县委书记;2000年9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主持工作;2003年9月退休。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苏效承,男,汉族,1945年9月生,甘肃成县人,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参3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甘肃教育学院毕业。1964年8月甘肃教育学院学习;1968年3月岷县一中教师;1973年3月成县师范教师;1980年10月地区文教处、教委工作,历任副处长、副主任、主任;1995年9月地委组织部副部长;2000年9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2004年12月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副地级干部;2005年11月退休。
魏振刚,男,汉族,1943年生,甘肃两当人,197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农艺师。1970年在徽县工作,农技站副站长、农业局副局长(地区农学会理事,县农学会理事长);1983年徽县政府副县长、常务副县长;1986年文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县委书记、县武装部政委;1990年陇南行署水电处处长、党组书记,陇南行署劳动处处长;2000年9月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2003年9月退休。
第二章 主要工作
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在省人大常委会和地委领导下,依照《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计划和地委工作部署,结合陇南实际,认真办理省人大常委会对地区行政公署、中级人民法院、检察分院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具体工作;加强与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辖区内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的联系,指导县乡人大换届选举,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调查;汇报地委适时组织召开全区人大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升全区人大工作水平。通过认真扎实履职,圆满完成省人大常委会和地委安排的各项任务,为推动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一节 加强与行署、“两院”的联系
加强联系和沟通,办理省人大常委会对行署和“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具体工作,是地区人大工委的一项主要职责。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与地区行政公署、中级人民法院、检察分院工作联系制度,对需要贯彻落实和办理的事项、参加的会议、报送的文件材料等相关事项进行了规范。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陇南人大工委不断拓宽思路,发扬积极主动精神,在联系上做文章,在办理上下功夫,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联系和沟通,研究安排全年人大工作任务,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交办的事项。
1.召开人大工作座谈会。每年年初召开一次有关部门参加的人大工作座谈会,通报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地区人大工委全年工作安排,明确工作任务和所要开展的重大活动,尽量在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与“一署两院”相关工作一致,以增强工作实效。
2.召开主任会议或主任办公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的主任会议或主任办公会议,安排部署专项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细化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如1994年4月22日,召开了第五次主任会议。王在鹏、龙映明、权维洲、严而温参加会议;马正祥、关联、马文波及地区9个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一是讨论研究贯彻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具体提出如下贯彻意见:各县人大常委会要及时向县委汇报并在近期内召开大会传达会议精神;各县人大组织召开人大机关,法、检两院的座谈会,要结合三个报告提出的1994年任务联系实际进行座谈,并提出具体贯彻意见;要把贯彻落实6个决议作为执法检查和代表视察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和宣传告一段落后,各县人大要写出书面执法检查和视察报告。二是讨论决定由人大工委副主任权维洲和徽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在陇西召开的《农业法》贯彻执行情况座谈会。三是讨论《甘肃省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草案)修改意见》,决定召开地直有关9个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讨论修改。四是讨论决定由人大工委副主任权维洲参加全国人大培训中心第八期培训班。如1994年6月14日,召开主任办公会议。一是研究讨论环保法执法检查有关事项,决定由人大工委办与行署办联合发文,重点检查西和六巷矿
区、成县黄渚矿区,并适时组织省八届人大代表进行视察;二是举行环保法制讲座,决定具体事项由地区环保局主办,人大工委办与其他几家单位联合发文;三是就司法处请求组织省人大代表视察地直单位“二五”普法工作的报告,决定由人大工委提出安排,报请地委转批;四是人大工委副主任权维洲传达了省人大常委会在陇西召开的农业法贯彻执行情况座谈会议精神;五是人大工委副主任严而温传达了全省人大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决定由秘书处、人大工委办、行署办联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会议。
3.汇报地委组织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人大工委期间,汇报地委组织召开了两次人大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党委加强人大工作领导、人大行使职权的经验,研究解决了人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作出了有关加强地区人大工作的决定或纪要,有效提升了全区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1991年9月18日至20日,中共陇南地委在武都召开了陇南人大工委成立后的第一次人大工作会议。地委、行署、人大工委、政协工委主要领导、中级法院、检察分院领导,各县县委联系人大工作副书记、人大主任和人大办主任,地县宣传、政法、信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地委举行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陇南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地委书记杨继雄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为陇南地区人大工委授牌,并就加强全区人大工作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人大工委副主任杨映春在总结过去全区人大工作的基础上,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做好人大工作讲了具体意见。“一署两院”和各县参加会议的同志都作了发言。会后印发了杨继雄的讲话和地委关于加强全区人大工作纪要,并将会议发言在陇南人大工作通讯上陆续进行了摘登。
1997年7月8日至9日,中共陇南地委在武都召开了第二次全区人大工作会议。地委
行署、人大工委、政协工委领导,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检察分院、地直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各县县委书记、人大主任,部分县政府县长、法检两长,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等150多人参加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文仓和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韩肇文应邀出席指导会议。地委副书记严波主持会议。会上,姚文仓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地委、行署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充分肯定了陇南人大工作,强调指出: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宣传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二要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搞好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要把监督法律的实施放在人大工作的重要位置,督促“一府两院”建立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度;三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完成全年人大工作任务。地委书记朱志良作了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努力开创全区人大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一要把握全局、明确任务,增强在新形势下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二要不断深化对我国根本制度的认识;三要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需要出发,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把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要加强人大常委会的机构建设,逐步改善工作条件;四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行署专员贾宝忠围绕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讲了三点意见:一是县乡人大的有效监督是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大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的作用,共同推进陇南经济加快发展;三是强化公仆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进一步提高县乡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要增强政治观念,从思想上、政治上重视支持人大工作,关心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具体困难。人大工委主任王建基作了题为《振奋精神, 开拓进取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讲话。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检察分院,部分县委、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乡(镇)人大主席团等13个单位分别从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实际出发,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行政、依法行使人大职权、如何开展代表工作等从不同角度作了专题发言,总结交流了工作经验。会上作出了《中共陇南地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严波在总结讲话中就如何贯彻传达会议精神讲了具体意见。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更好发挥人大作用,推动依法治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4.联合举办或参加行署和“两院”召开的会议。人大工委通过联合举办会议或领导参加行署和“两院”召开的相关会议,加强了联系,促进了任务落实。如1994年3月27日至29日,行署、人大工委在武都召开建设、环保工作会议。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人大工委分管领导,西城开发区负责人,各县人大、政府分管领导,地直有关41个处室负责人等9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贯彻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1993年全区建设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研究确定了当年的工作任务和今后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新形势下搞好工作的具体措施。地委书记杨继雄、人大工委副主任严而温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严而温在讲话中强调: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要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我区环保严峻形势,增强工作责任感;要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强化法治力度;要认真执行《城市规划法》,切实搞好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节 加强与县人大常委会联系,组织指导县乡人大换届选举
联系辖区内的各县人大常委会是地区人大工委的一项重要职责。陇南地区人大工委高度重视与各县人大常委会的联系,每年由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带领工作人员分赴各县开展联系活动,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帮助各县人大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还采用召开人大主任座谈会、人大工作会、人大工作培训会、联动开展工作等多种形式加强联系,促进了各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期间,共召开4次全区人大主任座谈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安排,检查指导了1992年、1995年、1997年前后3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选举任务。
1.1991年12月2日至4日,第一次全区人大主任座谈会在武都召开。地委、行署、人大工委领导,“两院”、公安、法制、司法、教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人大主任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司法监督、教科文卫、代表工作会议精神,交流了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并围绕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在三个会议上的讲话,联系各自实际进行了讨论。会议结束时,人大工委副主任杨映春针对全区人大代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了6点意见。
2.1993年3月21日,第二次全区人大主任座谈会在武都召开。地委书记杨继雄、副书记何光弟、人大工委领导及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6人参加会议。会议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地委工作会议精神为主题,结合实际,对如何进一步搞好人大工作,参与和服务经济建设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总结交流了各县换届选举情况;讨论修改了地区人大工委1993年工作要点。杨继雄、何光弟在讲话中强调,人大工作要从陇南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通过认真调查和大胆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人大工作新路子。
3.1993年8月22日至23日,第三次全区人大主任座谈会在武都召开。地委书记杨继雄,地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王在鹏,人大工委副主任杨映春、龙映明、权维洲、严而温,行署副专员贾宝忠,政协工委副主任杨梓西,地区法、检两长,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地直有关单位负责人40多人参加议。会上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乔石委员长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田纪云副委员长在地方人大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听取了各县人大常委会1993年执法检查和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视察工作汇报。杨继雄、王在鹏、杨映春分别作了讲话。
4.1994年3月30日,第四次全区人大主任座谈会在武都召开。地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王在鹏,副主任龙映明、严而温,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15人参加会议。会议讨论修改完善了人大工委1994年工作要点,交流了工作,讨论了全年工作重点。王在鹏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工作大局,搞好改革稳定工作,积极探索各级人大工作的新路子。
5.1995年8月28日至30日,全区人大工作座谈会在徽县召开。地委副书记邱正保,人大工委副主任龙映明、权维洲、严而温,人大工委办公室主任,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徽县县委、政府、政协领导参加会议。会上传达了全省人大宣传工作会、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依法兴农研讨会三个专门会议精神和省人大机构改革座谈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央7号文件及乔石委员长的批示。各县人大常委会各有侧重的分别作了题为《抓住中心,重视实效,深入开展视察活动(武都)》《我们在人大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的几点做法(宕昌)》《我们是如何开展评议公、检、法工作的(康县)》《依法行使职权,促进农业综合开发(成县)》《加强人大宣传,提高代表素质,更好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徽县)》《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认真开展执法检查(西和)》《我们开展人大理论研究的基本做法(礼县)》《加强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两当)》的发言,总结交流了经验,讨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邱正保作了重要讲话,对近年来全区人大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指出:各级人大在保障和促进全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行使“三权”严肃认真,执法检查扎实有效,评议工作灵活多样,自身建设不断发展。今后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发挥权力机关作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6.1992年底和1993年初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这次换届选举是县上由原来3年一届延长为5年一届后的第一次换届选举,从1992年9月开始,1993年3月结束。1992年9月7日,陇南人大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传达省人大常委会和地委有关换届选举会议精神,成立换届选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大工委办)。1992年9月15日,地委在武都召开县乡两级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地委书记杨继雄、副书记何光弟,人大工委领导,地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各县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等3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地委书记杨继雄、副书记何光弟作了讲话。人大工委副主任权维洲宣读了地区人大工委对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安排意见。与会的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分别发言。会议强调,要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工作特点;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加强组织领导,务必搞好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陇南地区提名推荐55名省八届人大代表(含省上推荐10名)候选人,截至1992年11月30日,各县全部完成选举任务,选举产生44名(报省人大常委会审查确认代表资格时1人未通过)。后因工作需要增补3名,陇南共有省八届人大代表46名,其分布情况是:武都县6人,宕昌县4人,文县5人,康县4人,成县6人,徽县5人,西和县5人,礼县7人,两当县4人。1993年3月底,全区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基本情况:(1)全区共登记选民1505500人,占总人口61.84﹪,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1363160人,参选率89.18﹪,全区共划分1087个县代表选区,依法进行了差额选举,选举产生县人大代表1667名。划分4087个乡镇代表选区,在15327名正式候选人中选举产生乡镇人大代表9818名。(2)全区9县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政府领导班子和法、检两长。从9名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中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9名,44名副主任候选人中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6名,129名委员候选人中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委会委员115名;从9名县长候选人中选举产生县长9名,64名副县长候选人(其中,代表10人以上联合提名4人,文县2人,康县2人)中选举产生副县长50名;从10名县人民法院院长候选人(其中,代表10人以上联合提名1人)中选举产生县人民法院院长9名;从9名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中选举产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9名。(3)从242名乡镇长候选人中选举产生乡镇长241名,1名非候选人以多数票当选; 736名副乡镇长候选人中选举产生副乡镇长489名,6名非候选人以多数票当选。县乡都以选举结果为准及时发布了公告。本次换届推选产生乡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239名,其中专职197名,比上届增加了63名。
7.1995年底的乡镇人大换届选举。这次换届是县乡人大换届分开后,乡镇人大第一次单独进行换届选举。陇南地区人大工委高度重视,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结合实际加强指导。成立了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地委副书记贾宝忠任组长,人大工委副主任龙映明、地委组织部部长张兴民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承办具体工作。1995年10月9日,在成县召开全区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地委副书记贾宝忠、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龙映明、地委组织部部长张兴民,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委分管组织的书记、组织部长、人大办主任,地区民政、工、青、妇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学习了省委(1995)45号文件,传达了全省乡(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精神,与会同志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这次换届选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发表了意见,贾宝忠、龙映明作了讲话。县乡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举办了换届选举委员会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骨干培训班,依法进行选举,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
8.1997年底的陇南出席省九届人大代表选举。主要是指导各县人大选举陇南出席省九届人代会的人大代表。1997年9月16日,地区人大工委召开主任会议,传达省委、省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的换届选举会议精神。这次换届宗旨是: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依法办事,搞好换届选举。1997年11月13日,地区人大工委向省人大常委会上报了关于南地区出席省九届人代会的人大代表候选人推荐报告,共推荐候选人37名(不含省上推荐11名),其中工人6名、农民13名、干部13名。报告批复后及时分配各县进行选举,截至1997年11月30日,全面完成选举任务,从48名候选人中选举产生39名陇南地区省九届人大代表。其分布情况是:武都县6人,宕昌县4人,文县4人,康县5人,成县5人,徽县3人,西和县4人,礼县5人,两当县3人。
第三节 加强与代表联系,组织开展视察
联系本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是人大工委的一项重要职责。陇南地区人大工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人大工委领导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举单位的两联系制度,要求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每年至少走访和联系代表两次。人大工委狠抓制度落实,加强联系,通报工作,征求意见建议,努力为代表履职搞好服务,组织代表开展活动。
1.围绕提高代表素质搞好服务。人大工委始终把提高代表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来抓,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帮助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每年都要对代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同时要求各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方式对代表进行培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每次组团参加省人代会前,组织省人大代表集中一天时间进行学习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知识,并向代表印发行署、地区两院工作报告,供代表审议报告时参考。二是举办代表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或熟悉人大工作的同志讲解法律法规和人大知识。三是及时督导各县人大常委会,本着就近、便于组织的原则,对省人大代表进行单独或混合编组,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指定联络员,协助开展小组活动。四是人大工委领导经常性地约见就近的省人大代表,通报情况,征求意见。五是向每位省人大代表及时印送相关文件资料,通报政情,使他们了解区情、政情,更好地履职。
2.围绕代表执行职务搞好服务。代表出席会议,参加视察、工作评议、执法检查、听取工作汇报等是执行职务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工作、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在组织开展上述活动时特别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尽量使代表底子清、情况明。每次活动前,人大工委都及早发出通知,明确活动的内容和重点,使代表对开展的工作心中有数。同时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让代表直接听取意见和反映,做到发言评议有的放矢。如2000年初,人大工委在听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检察分院工作汇报时,先期组织就近的省人大代表深入武都县和宕昌县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代表联系各自工作实际准备发言,避免了重复,提高了会议质量。二是做到依据可靠。针对选题内容,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代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为依据,分析问题,衡量工作。三是做到知情知政。每次开展大型活动时,都邀请地委领导讲话,行署专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视察的内容向代表通报政情、介绍情况。四是培养骨干、带动全体。由于代表来自不同界别,文化程度、表达能力和议政水平也不尽相同,注意在代表中培训骨干,使他们在执行职务中发挥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代表积极履职,从整体上提高履职水平。五是细心做好代表执行职务的后勤保障。在代表执行职务中突出代表主体地位,视察评议保证代表行车走在前,开会排位坐在前,发言讲在前,同时对农民代表凡是在执行职务期间耽误生产的,都及时发给误工补助。五是认真办理代表意见建议。人大工委把督办代表意见建议工作不仅当作推进工作的一个动力,也当作激发代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来抓,对代表建议进行梳理,认真督办。六是宣传代表事迹树立代表形象。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在履行职责,执行职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尽量加以总结和宣传。为了配合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立45周年,地方设立人大常委会20周年,人大工委抽调工作人员协助陇南报记者深入采访本行政区域的各级人大代表,在陇南报开辟了《代表风采》栏目,连续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举办展览广泛进行宣传。在每次省人代会期间,人大工委加强与甘肃日报、人民之声报、法制导报、省电视台记者的联系,向他们介绍代表事迹,联系安排采访活动,先后有20多名人大代表的事迹被省级媒体报道。
3.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组织省七届和省八届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开展了6次视察活动,促进了相关单位的工作。
第一次,1992年4月至7月,组织省人大代表对全区“长治”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视察。本次视察先由各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本县重点防治区进行视察,然后由地区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对我区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文县、武都县、宕昌县、康县、礼县、西和县、成县等7县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和“长治”工程建设情况进
行重点抽查。地区视察组由在本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重点防治县的省人大代表共29人组成,地区人大工委领导、7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政府主管副县长、地县水保局长和工程技人员共36人陪同视察。电视台、报社记者随行跟踪报道。整个视察活动有影响、有声势,出视察专题简报8期。据统计,全区重点防治区3年完成治理面积2438.9平方公里,占治理任务2517.36平方公里的96.9%,基本完成了治理任务。宕昌县治理的“三苦”精神(干部苦抓、群众苦干、单位苦帮),被“长办”树立为“长治”精神。视察组对治理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总结了经验,提出了6条整改意见建议。
第二次,1993年组织在本区的31名省八届人大代表和部分县人大代表以执法检查工作的四项内容为重点,同步开展了视察活动。两项工作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区代表视察工作中共提出意见建议208条,共查处和纠正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和问题171件,办结162件、涉及金额70多万元。通过视察,促进了相关工作,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第三次,1994年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对地直有关单位“二五”普法工作进行视察。1994年3月地区人大工委组织在武都城关的省八届人大代表权维洲、辛心田、者全福、关康基、唐友辉、李倩菊对地区司法处、农牧处、卫生处、水保局、林业处、地教委、土管处、环保局、工商局等9个单位以《宪法》为中心、专业法为重点的“二五”普法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肯定了8个单位成绩,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在对地区工商局的视察中,发现该局工作松散,整体工作无人汇报,在家的几位副局长只从各自分管业务的角度作了汇报,而且缺乏必要的文字材料。代表们对此提出严肃批评,建议认真整改。事后,工商局主要领导认识了错误,多次专程向人大工委和视察组汇报整改情况,最终给代表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是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三年组织在陇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和部分省、县人大代表对城镇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视察。视察重点是城市管理中乱修乱建、乱停乱摆、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贴乱画、乱取乱挖、乱鸣乱响等严重影响市容形象的突出问题和菜篮子中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卫生防疫等问题。1995年视察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方法;要求各县人大常委会同时开展同一内容视察,地区人大工委重点抽查和视察“四县两镇”,即武都县、西和县、成县、文县和黄渚镇、碧口镇,要求本次视察与行署在全区开展的城建和文明卫生县城检查工作结合进行。每到一地,视察组都召开基层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在此基础上,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共提出意见、建议52条。这次视察有声势,有震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此后不久,群众反映出现了“反弹”现象。人大工委对此认真研究,做出加大力度,就同一问题跟踪连续视察三年的决定。1996年视察是对1995年视察人大代表所提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的跟踪视察,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既重点视察了“四县两镇”一年来城建城管工作的进展情况,又抽查了康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人大开展同一内容的视察活动情况。视察中代表紧紧围绕上年所提的52条意见、建议,通过听汇报、看现场,逐条对照检查落实情况,然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开展满意度测评。代表们一致认为,一年来“四县两镇”办理代表意见、建议认真负责,工作扎实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有28条办理完结,其余的正在办理。同时,代表们又提出了19条意见、建议。省人大办公厅副主任安晨光参加了文县的视察活动。1997年的视察以城镇文明建设工作为主要内容,以前两次人大代表视察时提交的71条意见、建议整改为重点,是一次总结性、验收性视察,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既对前两次整改工作作了检查总结,也对正在办理的意见、建议提出了新要求。视察结果表明,各县整改力度大。据统计,1995年、1996年人大代表提出的71条意见、建议已办结和基本办结66条,占总数的93%,正在办理的5条,占总数的7%。三年来,“四县两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资约5300多万元,硬化街道路面12万平方米,硬化巷道30余条,拆除违章建筑968处,兴建大型农贸市场4处,新修水冲式公厕15个;在管理上实行专人负责,分段管理,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小吃摊点基本做到“三防一消”“三证齐全”。通过三年的连续视察,推动了城镇文明建设工作。在总结工作时代表一致认为,通过整改,城管制度有创新,城建工作有突破。
第四节 执法检查和工作评议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根据实际,坚持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地区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就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地区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行署和“两院”工作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建议,转交有关部门整改落实,有效保障了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地区的贯彻实施,促进了相关工作。
一、执法检查
地区人大工委始终把法治宣传作为执法检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每年组织开展1至2次执法检查。
1.重视法治宣传。召开人大工委主任会议和主任办公会议,听取司法处关于开展 “二五”“三五”“四五”普法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和有关部门专项法律法规宣传情况汇报,提出建议,促进工作。协调沟通,督促有关部门利用各项节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此同时,人大工委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四次宣传纪念活动。
第一次,组织召开现行宪法颁布实施10周年纪念大会。1992年12月4日,地区人大工委在武都隆重举行1982年修改后宪法颁布10周年纪念大会。赵麟祥、杨映春、王在鹏、袁景楠、吕东南、权维洲、严而温、焦鸿钧、贾宝忠、戴树举、王映亭、文丕谟等地区党、政、军领导出席了纪念大会。地委、行署、地区人大工委、政协工委、军分区、中级人民法院、检察分院、行署所属单位、省驻陇南各企业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在城区的省八届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参加纪念大会。地委书记赵麟祥、人大工委副主任杨映春作了重要讲话,行署副专员王在鹏、检察分院院长曾琳、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荣正、省八届人大代表关康基等在大会上发了言。会议强调,要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第二次,举办纪念全国人大成立4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15周年有奖征文活动。1994年地区人大工委开展了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4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15周年有奖征文活动,有22篇文章获奖。1994年11月10日,在人大工委会议室召开征文活动颁奖座谈会,人大工委办、地委宣传部、陇南报社联合向获奖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地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王在鹏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大家要以此为开端,推动今后人大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次,开展了《甘肃省法制教育条例宣传日》宣传活动。1998年9月12日,人大工委办、司法处、法制处联合上街开展了《甘肃省法制教育条例宣传日》宣传纪念活动,并发文要求各县人大上下联动,配合地区同时开展同一内容的宣传活动。
第四次,配合省人大新闻采访团开展采访宣传活动。1998年10月,省人大副秘书长韩肈文带领由人民日报社驻甘记者站、新华社甘肃分社、法制日报社甘肃记者站、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人民之声报、甘肃经济日报、法制导报、兰州晨报、陇南报、陇南电视台等12家新闻单位16名记者组成的“省人大新闻采访团”,在我区徽县、两当县、成县、康县、武都县、宕昌县等县就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执行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治省决定和决议,地、县、乡、村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情况和县人大工作、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地区人大工委主任王建基陪同。这是一次大范围、长时间、集中深入地对陇南地区民主法制建设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开展执法检查。地区人大工委先后对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企业法、农业法、文物保护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劳动法、监狱法、矿产资源法、体育法、水土保持法、残疾人保障法和甘肃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办法、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10多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了相关工作。如:1996年6月,组织部分省、县人大代表,就文物保护法贯彻执行情况开展了检查,认为近年来陇南文保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取得了一定成绩,各个文保点都基本落实了“四有”,礼县、西和县古墓盗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提出了意见建议:文物保护工作成效不仅体现在抓人多少、罚款多少,更应在机构设立、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上狠下工夫;礼县大堡子山古墓群遭破坏的确是一个失误,应加强补救措施,认真保护起来;陇南文物点与封建迷信关系密切,应加以研究、区分;要走文物点带动旅游业的路子。1999年5月,人大工委组织部分省、县人大代表,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委主任杨继雄带领的省人大常委会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组,对我区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实地察看了316国道天江段改造工程、厂坝铅锌矿水保工作,检查了成县王沟、徽县杜沟和剡沟综合治理工程,武都县甘家沟泥石流沟道治理工程,宕昌县秦峪石坎梯田,文县玉虚山城市水保工程,观摩了康县水保工程图版;听取了行署和成县、徽县、武都县、文县、陇南电力局水保工作汇报以及礼县、西和县、康县的书面汇报。检查组在武都检查期间,地委书记朱志良、行署专员贾宝忠陪同开展了检查。检查组认为,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十年来,陇南干群协力、上下齐心,发扬“三苦”精神,紧紧围绕具有陇南特色的“四个一”,以干促变,逐步实现了水保工作由单纯保持型向以县为单位、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水保与科技、脱贫、产业开发相结合的良好格局,水保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17168平方公里下降为8784.2平方公里,涌现出了豆改林等连片承包荒山、综合开发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批能人大户。检查组指出,陇南要抓住被列为全国水保执法规范化试点地区的契机,进一步做好“巩固完善,逐步推进,全面提高,规范运行”的相关工作。
二、工作评议
地区人大工委这一时期主要是组织人大代表对法、检、公安系统工作进行评议,主要开展了两次,即1994年对全区法、检、公安系统工作进行评议和1998年对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进行述职评议。
1.评议全区法、检、公安系统工作。1994年下半年对全区法、检、公安系统工作进行了评议。1994年7月6日,地区人大工委召开电话会议,安排部署组织省八届人大代表对全区法、检、公安系统进行视察评议工作。地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王在鹏主持会议,人大工委副主任龙映明作了重要讲话。视察评议活动在地区人大工委主任会议领导下,由地区人大工委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1994年7月15日,地区人大工委与行署、中级人民法院、检察分院召开联席会议,邀请地委领导、在武都附近的省八届人大代表、地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地区人大工委《关于组织省八届人大代表对地区法、检、公安工作进行视察评议活动的实施方案》。人大工委副主任龙映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视察的重点有三项:一是开展严打;二是查处大要案;三是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1994年7月25日,人大工委召开在武都的省八届人大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人士、党外人士代表座谈会,征求对地区法、检、公安系统开展视察评议活动的意见、建议。人大工委副主任权维洲、严而温主持会议。26日,人大工委召开在武都的省八届人大代表与地直单位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征求对法、检、公安系统开展视察评议活动的意见、建议。地委副书记严波,地直单位离退休老干部等32人参加会议。27日,人大工委召开在武都的省八届人大代表与地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法、检、公安系统开展视察评议活动的意见、建议。人大工委副主任权维洲、严而温主持会议。
1994年10月13日,人大工委召开省人大代表视察评议地区法、检、公安工作总结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此次视察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评议,督促整改、狠抓落实,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推动了地直单位普法工作;二是提高了执法工作水平,促进了反腐倡廉;三是提高了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四是探索了监督工作的新途径。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4条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干警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是秉公执法,坚决纠正办人情案、金钱案的错误做法;三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解决具体存在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摆正“主仆”关系,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2.评议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法院工作。1998年12月7日,人大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制定《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进行述职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强调整个评议要突出“三个为主”,把握“三个重点”,收到“三个效果”,即评议组以人大代表为主,评议时限以1998年为主,评议工作以评议院长为主;以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大、多年上访且事实清楚处理不当的案件,监察机关提起抗诉或建议的案件,在司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为重点;对法院和院长工作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法院工作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评议组由地区工委主任、副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省人大代表,地委政法委、组织部、司法处负责人及多年从事过政法工作已退休的部分老同志,人大工委办负责人共22人组成,下设办公室。评议工作从即日开始,次年3月底结束。
1998年12月18日,人大工委召开述职评议工作动员大会。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和评议组成员参加会议。地委副书记严波、人大工委主任王建基、地委政法委书记王启文分别作了动员讲话,强调要提高认识、增强搞好述职评议工作的责任感,严肃对待,协作配合,确保述职评议工作取得实效。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成峰作了表态发言。
1999年1月11日,人大工委召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述职评议大会。地委书记朱志良,行署专员贾宝忠,地区检察分院、公安处、司法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成峰进行了述职。评议组全体成员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一分为二地进行了评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摆现象、找原因,提出了8条整改意见、建议和需要进一步复查、抓紧办理、尽快执行的13个具体案件。评议工作自始至终坚持民主、公开、依法、有序的原则,严肃认真,气氛热烈。突出特点是:领导重视规格高;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意见中肯;代表带头发言,尽职尽责。地委书记朱志良,行署专员贾宝忠作了重要讲话,赞扬了人大代表的主人翁精神和对人民法院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并表示今后要更多地运用这种好形式,推动全区工作。
1999年1月19日,评议组召开了由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领导和全体干警参加的整改意见建议交办大会,将8条整改意见、建议和13个具体案件进行了交办,提出了要求。成峰院长和三位副院长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一致表示:一定要以这次述职评议为契机,严肃认真抓整改,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答复,以新的成绩向人大代表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999年3月31日,人大工委召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述职评议工作总结大会。地委政法委书记王启文、评议组全体成员、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地区检察分院、公安处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人大工委主任王建基作了重要讲话,副主任崔仰贤作了《关于陇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述职评议工作的报告》。报告强调,此次评议工作历时5个月,通过背靠背的调研,面对面的评议,心连心的整改,基本完成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述职和法院工作评议的各项工作。整个述职评议工作坚持了“三个为主”,突出了“三个重点”,收到了“三个效果”。通过评议,法院班子思想受到触动,审判工作有了推动,在社会也有震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999年4月,人大工委主任王建基带领带领有关人员赴兰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人大工委对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及法院工作开展述职评议的情况,评议工作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肯定。
第五节 办理省人大常委会交办的事项
按照《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地区人大工委负责办理省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关于法律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办理本地区内的省人大代表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组建代表团的有关事宜。
1.办理法律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地区人大工委先后对甘肃省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草案),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草案)、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草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甘肃省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条例(草案)》《甘肃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甘肃省建筑工程招投标条例》《甘肃省建设勘测设计条例》的修改和关于对《甘肃省实施森林法细则》《甘肃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甘肃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办法》《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立法征求意见建议工作认真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80多条,较好完成了省人大常委会交办的任务。
2.办理本地区的省人大代表出席省人代会有关事宜。每次省人代会召开前,地区人大工委都按照省人大常委会要求,组织代表视察,认真做好参会准备,按时组织召集在本行政区域的省人大代表赴兰出席省人代会,并尽力做好会议服务工作。会议期间,陇南代表团代表认真履行职务,审议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依法参与选举,为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省委主要领导阎海旺、宋照肃先后被陇南选举为省八届、九届、十届人大代表。陇南代表参会时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随团服务工作得到大会一致好评。每次省人代会陇南代表团提交意见、建议50至90条,大会编发反映陇南代表团会议活动情况的简报5至7期。
3.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在陇南召开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经验交流会。1996年10月9日至11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执行职务陇南片经验交流会在武都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穆永吉,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凤鸣、尚志仁,省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马怀西、副主任张国维、马耕夫、梁尊忠,陇南地委书记朱志良、副书记王廷钰,地区人大
工委主任王建基、
副主任权维洲、崔仰贤、周安民,全区9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陇南、天水、甘南、临夏等地州市的部分全国、省、州(市)、县乡人大代表8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权维洲作了题为《摆正主仆关系,重视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的发言,重点介绍了陇南地区人大工委在“联系”上做文章,在“办理”上下功夫,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的做法和体会。在我区的省八届人大代表唐友辉、康世荣,县人大代表王瑞、郭永堂,乡(镇)人大代表乔荫授在大会上分别以《尽职尽责,当好代表》《刻苦学习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参政水平》《依法履行代表职务,热心为群众办实事》《我当代表十年间》《当代表就要时刻想着人民》为题作了发言。会议交流了天水、甘南、临夏等市(州)各级代表执行职务经验,探讨了进一步当好代表的有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区代表工作。地区人大工委提出的“硬件不行软件补”的办会要求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发挥了作用,会议后勤服务得到了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
第六节 人大工委自身建设
陇南地区人大工委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机关自身建设。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设立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认真开展省人大常委会和地委统一安排的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学习,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机关工作规范化、正规化建设。
1992年人大工委成立之初,组织全区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由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杨映春、龙映明带队,赴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八省和上海、重庆两市的部分地市学习考察人大工作,重点学习地区一级人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人大工作,学习了解地区人大工委机关机构设置情况。学习考察结束后,地区人大工委向地委提交了专题报告。地委及时对报告作了批复,明确人大工委下设一个正处级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秘书科、法制科、代表科。随后人大工委按批复设立了科室,陆续配备了工作人员。后因工作需要,增设了行政科。1997年省办发〔1997〕016号文件《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地区工作委员会机构改革的意见》规定,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为正地级建制,设主任1人,副主任2至3人,一般下设1个正处级办事机构,精简人员可在10﹪掌握。12月,人大工委办公室机构改革方案经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地委批准,办公室为正处级建制,下设秘书科、法制科、代表科、行政科,核定编制16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科级干部职数7名。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和地委安排,地区人大工委认真开展“双学”(学特色理论、学党章)、“真理标准讨论”“三讲”教育、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等各项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促进人大工委机关自身建设,达到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每次开展活动都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完成规定动作,努力突出人大特色,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交流体会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边学边改与督促检查相结合,开展活动与完成工作任务相结合,用工作实效彰显活动成果。重点突出整改,达到理论修养有所提高,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的目的,使人大工委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地区人大工委领导班子“三讲”教育活动按照地委统一安排,2001年从9月份开始,历时3个多月,在省巡视组的指导下,牢牢把握“讲政治”这个核心,每个班子成员都认真完成思想发动、学习提高,自我剖析、听取意见,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制定措施、整改落实四个阶段规定的程序和任务,普遍受到了一次生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上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的要求。
重视规范化建设。1991年11月,制定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陇南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陇南地区工作委员会与地区行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工作联系制度》,随后先后制定了领导联系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和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公文处理制度、会议制度、职工考勤制度、保密制度、文印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有关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推动机关工作规范化、正规化建设。
同时,人大工委领导和机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认真完成了各项帮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