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好新闻
陇南: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万名人大代表在行动
发布日期:2024/1/10 15:40:00
作者:陇南人大
点击量:877
打印
分享到:
武都区柏林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视察调研。
徽县柳林镇召开人大代表助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现场推进会。
徽县嘉陵镇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助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视察。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持续时间长、参与范围广、涉及千家万户的宏大工程。建设天蓝、水绿、土净、人美的幸福美丽新陇南,是陇南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也是陇南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陇南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展现作为、助推全市中心工作深度落实的有效抓手。
一年多来,陇南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踔厉奋发,主动作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笃行不怠,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各级人大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围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多次组织专题视察、调研、评议活动,各级代表广泛参与、积极履职,提出意见建议1904条,促进解决环境卫生问题1886件。成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行政区域内的四级人大代表开展联合视察,提出工作意见建议300余条,促进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卫生热点难点问题600多件。武都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长江大道景观带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视察,督促区园林局启动整治项目,对绿化带进行大力改造,提升城市“颜值”。
为确保活动长期有序开展,陇南市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各乡镇人大不断总结推广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了多项长效工作机制,促进行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普遍建立了督查评议、“红黑榜”评比等多项通报制度,坚持按月督查评议、按季度发布“红黑榜”,及时督查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倒逼任务落细落实。据统计,通过日常督查发现问题741处,立行立改590处、限期整改151处。
两当县人大常委会在“两当发布”和各乡镇微信公众号设置“九美创建”卫生评比“红黑榜”,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为本县662名四级人大代表确定1400多户环境卫生整治帮扶户,做到精准整治。两当县杨店镇杨店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分片包抓环境卫生责任制、家庭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一三五”固定打扫日制度、环境卫生“红黑榜”通报等制度,以制度管长远,以机制促规范,保障全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见实效更长效。
康县建立了“村评户比”“积分管理”等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县人大常委会倡导乡镇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六个一样”“四擦两清”“弯腰动手”行动,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康县岸门口镇街道村的人大代表坚持每10天组织群众集中整治1次村内卫生,清除杂草杂物、清扫马路巷道、清理沟渠河道。
西和县人大常委会成立环境卫生整治督查考评组,严格落实“红黑榜”督查通报机制,实行挂牌督办、对账销号、跟踪督促。
徽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一套工作专班、一个实施方案、一份倡议书、一个代表一个点”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街道、小区、村社普遍成立了由村委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卫生评比小组,定期对村民户内卫生状况进行评比,以“红黑榜”形式公示,根据评比情况对每户进行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定期评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村民参与卫生整治的热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起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持续扩大行动成果,2023年9月6日,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万名人大代表助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推进会。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郃在推进会上强调,开展“助推行动”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有之义,是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陇南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要进一步做细抓实,在推进提升上再发力;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在组织协调上再提效。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要进一步拓展“讲”的内涵,展现“干”的示范,形成“盯”的机制,突出“督”的实效,增强为民情怀,锤炼务实作风,保持良好状态,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擦亮“生态陇南绿色崛起”的亮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