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关活动

叩开乡村振兴之门——陇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2/11/10 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量:271

打印

分享到:


农家院落话农事,田间地头干农活,产业园里谋发展……在礼县白河镇的蒋湾村和李桃村,活跃着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干部。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抽调机关年富力强的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扎根基层,团结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中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强了,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在乡村振兴的东风吹拂下,蒋湾村、李桃村正在经历着从偏远贫困到美丽富裕的幸福蝶变。

▲风景如画的蒋湾村。


党建引领,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村容村貌怎么改善?……面对基层工作中的一道道考题,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让群众有旗帜引领,有主心骨可依。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郃多次到村调研,听取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和群众一道共谋发展思路,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返贫监测等重点工作。

▲杨郃在白河镇调研产业发展、驻村帮扶等重点工作。

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和秘书长精心指导帮扶工作,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通过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示范兴产业、促增收;进一步提升帮扶成效,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管护、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保清洁、美环境;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把各级干部倾力帮扶与群众苦干实干结合起来谋发展、聚合力;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选拔培养本村优秀年轻干部强支部、夯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紧密配合下,蒋湾、李桃积极开展党员学习教育,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不断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提高党支部的议事决策能力和带领群众实现发展的能力。同时,帮扶队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班子团结、带头发展增收产业、带头改善人居环境,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蒋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夜校。

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动和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下,蒋湾村、李桃村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越干越有信心。


产业助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初冬的白河,天蓝地绿、五彩斑斓。走进蒋湾、李桃,到处药香馥郁,成片连带的党参种植田令人心旷神怡。

▲ 蒋湾、李桃村昔日撂荒地变成今朝“致富田”。

“党参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蒋湾村第一书记李新民介绍,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他们因地制宜发展党参产业,通过奖补方式帮扶两村提升党参产业发展水平,在两村种植高标准党参示范田440亩,并邀请礼县和宕昌县药材中心的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调结构、增绿色、提效益,蒋湾、李桃村特色产业硕果累累:

两村整体发展党参950多亩,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产业层次显著提升。

扩展了冷水鱼、黑土猪、跑山鸡基地规模,实施了蒋湾手工醋改技扩规,通过线上线下扩大产品宣传,帮助产品销售; 

▲蒋湾村举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红大会。

新申报养殖专业合作社4家,组建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

两村在12家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以集中养殖和家庭分散养殖的方式养殖肉牛530余头,生猪存栏900余头,蛋鸡5000余只,笼养鸡存栏量3000余只,散养鸡存栏量6000余只,群众增收基础逐步夯实;

……   

“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真好!”蒋湾村村民王小军告诉记者,自己在家管护种植了党参4亩,养鸡1000只,手头宽裕了很多。

 

铸形塑魂,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花木繁茂葱茏,绿意扑面而来。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漫步,映入眼帘的是条条步道蜿蜒村中,座座房屋错落有致,艳丽的格桑花、万寿菊从干净整洁小庭院探出头来,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或在聊天,或陪伴小孩玩耍,惬意而悠闲。

▲放学路上的格桑花映着孩子们的笑脸。

“一年一小变,一步一村景。”到访的人们都惊叹于蒋湾、李桃的蝶变——过去那个卫生黑点多、村级治理力量薄弱的“后进村”,如今不仅环境变靓了,人心也更齐了。

今年,蒋湾村、李桃村聚焦环境卫生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对村子环境、道路、灯光照明等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向全体村民发出创建文明卫生村倡议,号召大家树立良好卫生习惯,清扫庭院内外和养殖区卫生,爱护公共卫生,建设洁净家园。

“在村里制定环境卫生‘红黑榜’奖评制度,以群众评议、两委检查的方式,按季度实施表彰奖励,有效发挥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李桃村第一书记王耀东表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围绕乡风、民风实际,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

支持建起“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站,定期组织选区内的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万名人大代表助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项工作,以农民夜校的方式宣讲党的理论,宣传政策法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积极开展“关爱行动”和“孝老爱亲·情暖中秋”主题党日活动,实现走访看望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特殊困难群众全覆盖;

……

▲帮扶队员帮助村民干农活。

与此同时,常委会机关还切实发挥好组长单位的作用,按要求认真做好对市直及省驻陇南帮扶礼县单位帮扶工作的沟通、协调、督查、指导、汇总、考核等工作,为推进面上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提供应有支持。

乡村振兴使命催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我们将积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省市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新目标新任务,扎下根、扑下身,冲在前、干在前,团结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实现乡村振兴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帮扶工作队信心满满。

叩开乡村振兴之门,当振兴之风吹向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村子更美了,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文/袁媛远)


监制:张       责编:李   

编辑:袁媛远    校审:王   


上一条: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召开领导班子2020年度 民主生活会暨巡察反馈问题专题民主生活会 下一条:陇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